一、牛呼吸道疾病
牛呼吸道疾病(BRD)又稱牛肺炎,是由多種病原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統稱,常見于犢牛,是規;B牛牧場的常見病之一。最新報道,牛呼吸道疾病在后備牛的疾病中發病比例是最高的,占比為46.0%,而后備牛中發病最多的為哺乳牛,占比達51.4%。犢牛呼吸道疾病不僅僅會增加犢牛的淘汰率,而且會嚴重影響后備牛的日增重,導致首次配種的推遲和受胎率降低,甚至影響奶牛泌乳期生產性能或肉牛的上市時間,給牧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牧場生產事件中不可避免會與牛呼吸道疾病作斗爭。
二、牛呼吸道病的共同特征
1、呼吸異常:牛呼吸異常表象形式多種多樣,歸納如下。呼吸頻率增加是呼吸異常的典型表現,呼吸次數超過60次/min,嚴重的可超過100次/min,病牛呼吸用力,腹式呼吸明顯。呼吸困難的程度不一,有的表現張口呼吸,口角上常常粘附白色泡沫,有的呼吸道病牛流出膿性鼻涕,呼吸無力、困難。有的呼吸時表現伸頸呼吸,呼吸異常困難;也有的呼吸道病牛呼吸呈異常狀態,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仔細觀察會看到鼻翼隨呼吸前后移動,觀察腹部可見腹式呼吸。
2、體溫變化:牛呼吸道病往往伴隨體溫變化,體溫變化表現差異性較大。急性呼吸道病的體溫會升高明顯,多數超過39.5℃,高者可達42℃;慢性呼吸道病牛體溫無明顯變化,不用溫度計,只用觸摸探查容易被忽略;不同的呼吸道病的熱型不一樣,有稽留熱、馳張熱、間歇熱等。
3、咳嗽:咳嗽是呼吸道病牛的共同癥狀,不同的呼吸道病牛的咳嗽表現不一,有的表現嚴重,呈劇烈陣發性干咳或濕咳,有的表現輕微,甚至見不到咳嗽。
4、流鼻涕:+牛不同的呼吸道病的流鼻涕癥狀表現不同,支原體肺炎很少流鼻涕,肺炎鏈球菌病牛則流鼻涕明顯,巴氏桿菌病的牛鼻涕伴有泡沫性粘液等。
5、采食量下降、產奶量降低:+采食量下降是各種呼吸道病的共同癥狀,特別是奶牛的采食下降明顯,可達15%~25%,采食下降后,伴隨泌乳奶牛產奶量降低,降奶可達10%~30%不等,犢牛、后備牛生長遲緩。
6、淘汰率與死亡率高:-牛呼吸道病淘汰率與死亡率很高,主要原因如下:
(1)牧場對呼吸道病的診斷手段有限:絕大多數的牧場獸醫對呼吸道病牛的診斷都是通過臨床癥狀和經驗性用藥來確定的。牧場缺乏病原的實驗室診斷,從而缺乏針對性使用敏感藥物的依據。
(2)牧場治療呼吸道病的藥物種類很少:皮質類固醇藥物和抗病毒類藥物一律禁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休藥期長,奶牛需要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不能使用,使泌乳期的奶牛得不到有效治療,淘汰和死亡率很高。
(3)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比如結核陽性牧場,獸醫不做檢疫的情況下盲目用藥,既浪費了藥物,也擴大的結核病的傳播。
(4)支原體肺炎存在:患有支原體肺炎的病牛需要長期用藥治療,浪費藥物,擴大傳播,應通過盡早淘汰來降低損失。
三、牛呼吸道病的治療或預防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細菌性疾病或者支原體病,或者是對病毒性疾病的繼發感染進行壓制。原則上用藥前應該做藥敏試驗篩選敏感藥物,有針對性地使用。但很多時候牧場并不具備藥敏試驗的條件,所以提供常用的治療性藥物,以供參考。
巴氏桿菌病與溶血曼氏桿菌:治療這一疾病的藥物其實很多,但考慮到對于奶牛的使用限制,常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類抗生素以及馬波沙星等進行治療。
支原體肺炎:治療藥物相對而言較少,主要使用喹諾酮類(恩諾沙星)、氟喹諾酮類(馬波沙星)、大環內酯類(泰樂菌素)、太妙菌素等進行治療。
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更容易產生抗藥性,磺胺類藥物是有效的,但是停藥期比較長,常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類抗生素等進行治療。
2、疫苗接種
目前國內可用的牛呼吸道病疫苗很少,主要是牛多殺性巴氏桿菌滅活疫苗,此疫苗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即可,或者涉及到大群牛轉運的時候,提前免疫巴氏桿菌疫苗,會降低應激引發的巴氏桿菌病。
此外,牛巴氏桿菌A亞群、B亞群二價滅活疫苗,牛巴氏桿菌A亞群、B亞群以及溶血曼氏桿菌三價滅活疫苗均有使用,但這些疫苗沒有正式的批號。
牛的支原體疫苗還未見有生產文號的產品,有人把羊的支原體疫苗用到肉牛身上,據反映效果不錯,在奶牛未見使用者。
3、做好牛舍通風、消毒工作
牛舍通風對于預防牛呼吸道病至關重要,呼吸道傳播是牛呼吸道病的重要傳播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牛舍的氣溶膠,對預防牛呼吸道病非常有效。做好消毒工作是消滅牛舍環境內病原微生物最直接的手段,應該按消毒規定定期嚴格進行環境消殺工作。
4、做好獸醫公共衛生管理
獸醫公共衛生管理是養殖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任何養殖單位都要重視并執行到位的工作,對于防止疫病在牧場內流行發揮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