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9月份的再度攀漲,國內生豬價格達到24元/公斤上下,也步入過度上漲二級預警區間。雖然四季度隨著氣候轉涼,節慶集中到來,生豬市場進入傳統旺季,但在持續放儲背景下,市場看漲預期逐步減弱。
豬價步入過度上漲二級預警
9月29日早盤,國內期貨市場上生豬主力合約2301再度小幅下跌,截至上午收盤報22275元/噸。
當日現貨市場,全國生豬價格上漲。百川盈孚數據顯示,29日生豬均價24.24元/公斤,漲幅為0.37%。臨近月底規模豬企生豬出欄有限,養殖戶出欄積極性較差,屠企收豬難度加大,市場看漲情緒增加,豬價有一定的上漲現象。
此外據搜豬網監測數據顯示,9月28日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24.03元/公斤,較去年同期的11.38元/公斤上漲了12.65元/公斤,同比漲幅111.16%。近期豬價保持高位橫盤整理態勢,短時繼續上漲阻力明顯加大,主要原因是隨著假期日漸臨近,屠企節前備貨基本告一段落,另外生豬價格不斷沖高后二次育肥現象逐步減弱疊加中央儲備凍豬肉的持續投放,市場看漲情緒降溫,生豬市場沖高受阻再次呈現出橫盤震蕩局面。
今年三季度,國內生豬及豬肉價格整體呈微幅向上的淺“V”型走勢。
卓創數據顯示,截至9月24日,三季度生豬出欄交易均價、豬肉市場均價分別為22.54元/公斤、28.87元/公斤,環比分別漲46.3%、44.8%,同比分別漲57.44%、51.48%。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三季度農貿市場豬肉批發均價31.09元/公斤,環比漲26.02%,同比漲24.56%。
三季度以來,生豬養殖也步入盈利區間
搜豬網數據顯示,從2022年6月開始,在自繁自養條件下,每頭肥豬養殖利潤保持在300元/頭以上,且生豬市場開始已扭虧為盈。截止到2022年9月27日,自繁自養條件下每頭肥豬養殖利潤基本在500-600元/頭。
經歷了從今年4月份以來的階段性上漲,生豬價格已走出前期低谷,步入相對高位。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9月19-23日當周,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價比去年同期上漲30%,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上漲二級預警區間。
對于三季度豬價上漲的原因,卓創分析師李霞認為,三季度生豬市場二次育肥與壓欄惜售共存。隨著開學及中秋節備貨提振,需求增量以及養殖端抗價助推豬價反彈,養殖戶壓欄惜售,且二次育肥(體重多在100-120公斤)分流部分應上市屠宰的豬源,導致生豬實際供應量明顯減少,屠宰企業低價難以足量收購,市場呈現階段性供不應求的關系,為豬價上漲奠定堅實的市場基礎。同時,今年三季度生豬出欄均重整體維持年內相對高位,季度均值122.32公斤,環比二季度漲幅1.22%。與2017-2021年三季度出欄均重環比二季度均下跌的季節性趨勢相反。
9月份生豬理論出欄量環比降幅5%左右,疊加二次育肥的“截留”以及季節性的壓欄增重,預計9月生豬實際出欄量環比降幅10%左右。
四輪放儲或影響旺季市場
對于近月來生豬市場價格階段性大漲的情況,三季度以來,各級地方政府陸續積極響應中央儲備肉的投放工作。前三批放儲已于9月8日、18日、23日投放,投放量分別為3.77萬噸、1.44萬噸、1.5萬噸。
據國家發改委此前發布的消息,按照預案規定,將于本周投放今年第4批中央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聯動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
對此李霞認為,9月份國家和地方將共計投放20萬噸豬肉,且這一數量或達到單月歷史最高水平。此次放儲的主要作用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直接增加豬肉供應量,二是督促行業保持正常的生豬出欄節奏。通過規律判斷此次放儲對市場的影響將集中體現在四季度。
受生豬行業自身的周期性及季節性供應減少影響,三季度生豬及豬肉價格呈現高位微漲的態勢。在不考慮常規疫病等突發因素的前提下,隨著生豬供應趨于寬松、養殖成本風險提升、豬肉多渠道供應增加、終端需求跟進緩慢等利空影響顯現,預計四季度國內生豬、豬肉價格重心將環比三季度下移。冬至前后雖是傳統腌臘需求高峰,但規模企業或在年末集中出欄沖刺年度計劃,豬價或弱勢收官。
搜豬網分析,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8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324萬頭,較7月環比漲幅0.6%,較正常保有量高5.5%。盡管近期豬肉價格較快上漲,但是生豬產能目前來看總體處于合理水平,加之市場調控引導加強,有利于穩定供求關系,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近期也公開表示,按照生豬生長規律,一般生豬飼養6個月出欄上市。據監測,8月份全國規模豬場的中大豬存欄量同比增長6.2%,最近二次育肥的大肥豬進入市場,出欄活重也在增加,再加上各地陸續投放儲備肉,國慶節期間豬肉供應量將持續增加。后期豬肉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