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的第一次官方牲畜普查發生在1837年,當時是235,000頭豬。到1881年,這一數字緩慢增加到50多萬頭,此后一直在增加,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的時期例外,當時豬群存欄略有下降。到二戰前的1931年,丹麥的豬群達到頂峰,有550萬頭豬。
1960年,丹麥達到620萬頭豬,此后豬群穩步增長,直到2007年達到峰值1370萬。2008年,豬的數量達到1270萬頭,其中106萬頭是母豬。自1970年以來,母豬數量一直保持在約100萬頭。下表概述了1960-2008年期間丹麥的豬場的數量、生產規模和結構的趨勢。應該指出的是,由于生長速度的提高,豬產量的增長超過了豬數量的增長(每個生產工位可以產出更多的豬)。
表中數據清楚地顯示,豬只數量急劇增加,而養豬場的數量卻迅速下降。豬群規模擴大了,專業化生產的范圍也在擴大。在上個世紀60年代,同一農場經;旌巷曫B豬和其他牲畜,如牛和家禽。到1975年,仍有50.5%的農場既養豬又養牛;到2001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3.1%。1975年,只飼養豬的農場占19.7%;到2008年,這個數字下降到10.3%。2008年,丹麥62%的母豬被飼養在500頭母豬存欄以上的豬場,而十年前的1998年只有15%。1970年,每個農場平均飼養69.5頭豬和10.5頭母豬,到2008年分別增加到2189頭和357頭。這38年,養豬分工越來越明確,專業化母豬場、專業化保育場和專業化育肥豬場陸續出現,丹麥養豬生產經歷了一個徹底的專業化過程。
至2008年,被國家批準的進行有機生產的農場,飼養了7,000頭母豬和109,000頭育肥豬,分別占丹麥所有母豬和終端豬的0.6%和0.5%。

|